400 991 0880
正睿咨詢集團
免費電話:400 991 0880
專家熱線:13922129159
(微信同號)
固定電話:020-89883566
電子郵箱:zrtg888@163.com
總部地址:廣州市海珠區新港東路1068號(廣交會)中洲中心北塔20樓
低薪與低績效的惡性循環
在許多企業中,薪酬低和績效差常常形成一種惡性循環,就像一對如影隨形的“難兄難弟”,嚴重阻礙著企業的發展。
從員工的角度來看,薪酬是對他們工作價值最直接的體現,當員工發現自己的付出與所得不成正比,薪資水平低于市場標準或同行業水平時,內心難免會產生不公平感和不滿情緒。這種負面情緒就像一顆“定時炸彈”,會逐漸侵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,使他們失去前進的動力,工作時變得消極怠工、敷衍了事,更別說主動去追求更高的工作績效了。
比如在一些傳統制造業企業,一線工人的工資長期處于較低水平,且增長緩慢。他們每天從事著高強度的體力勞動,卻拿著微薄的薪水,時間一長,員工們就會對工作失去熱情,工作效率大幅下降,產品質量也難以保證,最終導致整個生產線的績效下滑。
而當員工的績效表現不佳時,企業基于成本控制和績效評估的考量,往往不會輕易為他們加薪。這又進一步加劇了薪酬低的問題,讓員工更加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,從而陷入更深的消極狀態,績效也會持續走低,如此反復,惡性循環便愈發嚴重。
再從企業的層面分析,低薪難以吸引到高素質、高能力的人才加入。在人才競爭激烈的今天,優秀的人才往往會被高薪和良好的職業發展機會所吸引。如果企業給出的薪酬缺乏競爭力,就只能招聘到能力相對較弱的員工,這無疑為企業的發展埋下了隱患。而員工績效差,會導致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、產品質量不穩定、客戶滿意度下降等一系列問題,進而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。企業效益不佳,自然就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提高員工薪酬,形成了一種難以打破的僵局。
薪酬與績效的底層邏輯
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,實現薪酬績效雙提升,就需要深入理解薪酬與績效之間的底層邏輯,它們就像企業發展這部“大機器”上緊密咬合的兩個齒輪,相互影響、相互作用。
(一)薪酬對績效的影響
薪酬就像是員工工作的“動力引擎”,對績效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。當薪酬水平具有競爭力,且與員工的工作表現緊密掛鉤時,它能夠極大地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。員工會覺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應有的認可和回報,從而更有動力去追求卓越,提高工作績效。
以互聯網行業為例,許多企業為了吸引和留住優秀的技術人才,會提供豐厚的薪酬待遇,包括高額的基本工資、績效獎金以及股票期權等。這些激勵措施讓員工感受到了自身價值的體現,促使他們不斷學習新技術、優化產品代碼,為公司創造更高的價值,從而提升了整個團隊的績效。
從心理學角度來看,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?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認為,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、安全需求、社交需求、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。薪酬作為滿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重要物質基礎,直接影響著員工的工作態度和行為。當員工的薪酬能夠滿足其基本生活需求,并且讓他們感受到在企業中的價值和地位時,他們就會更愿意投入精力,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滿足,如獲得職業成就感、實現自我價值等,而這些都將通過提高工作績效來實現。
(二)績效對薪酬的回報體現
反過來,績效是員工工作成果的直接體現,高績效理應帶來高薪酬回報,這是一種公平合理的價值交換。當員工通過努力工作,為企業創造了顯著的業績,如成功完成重要項目、實現業務增長目標、提高工作效率等,企業給予相應的薪酬獎勵,不僅是對員工過去工作的肯定,更是為未來的工作樹立了明確的導向。
比如在銷售行業,銷售人員的薪酬通常由基本工資和銷售提成組成。那些業績突出,銷售額高的銷售人員,能夠獲得豐厚的提成獎勵,其總收入往往是普通銷售人員的數倍。這種薪酬回報機制讓員工清楚地認識到,只有努力提高績效,才能獲得更高的收入,從而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,激勵更多員工為提高績效而努力。
這種高績效與高薪酬之間的正向聯系,能夠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良性循環。員工為了獲得更高的薪酬回報,會不斷努力提升自己的績效,而員工績效的提升又會帶動企業整體業績的增長,使企業有更多的資源來提高員工薪酬,進一步激勵員工,如此循環往復,推動企業不斷向前發展。
巧妙設計,突破困局
明白了薪酬與績效之間的底層邏輯,就可以著手設計一系列科學合理的方案和機制,來打破低薪與低績效的惡性循環,實現薪酬績效雙提升。
(一)制定合理的薪酬策略
企業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來確定薪酬策略。首先,要緊密結合企業戰略,如果企業處于擴張期,追求快速占領市場份額,那么可能需要采用富有競爭力的薪酬策略,以吸引大量優秀人才加入,為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人力支持;而如果企業處于穩定發展期,更注重成本控制和內部公平性,那么薪酬策略可能會相對穩健。
企業的經濟實力也是關鍵因素之一。實力雄厚的企業有更多資金用于薪酬支出,可以提供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薪酬,從而在人才競爭中占據優勢;而資金相對緊張的企業,則需要更加巧妙地規劃薪酬,通過合理的薪酬結構和激勵機制,在有限的成本下實現最大的激勵效果。
還需關注行業薪酬水平。了解同行業的薪酬行情,有助于企業確定自身薪酬的競爭力。如果企業薪酬明顯低于行業平均,就很難吸引到優秀人才;反之,如果過高,又會增加企業成本壓力。例如,在互聯網行業,由于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旺盛,行業整體薪酬水平較高,企業若想在這個行業立足并發展,就需要參考行業標準,制定具有吸引力的薪酬策略。
(二)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
科學的績效考核制度是實現薪酬績效雙提升的關鍵環節。明確考核指標是首要任務,考核指標應具有明確性、可衡量性、可實現性、相關性和時效性(SMART原則)。比如對于銷售崗位,銷售額、客戶拜訪量、新客戶開發數量等都是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標;對于研發崗位,項目完成進度、產品研發成功率、技術創新成果等則是重要的考核維度。
要確保考核流程的公平公正。建立規范的考核流程,包括考核的周期、考核方式(如上級評價、同事互評、自我評價、客戶評價等)、考核結果的審核與反饋等環節。在考核過程中,要避免主觀偏見和人情因素的干擾,保證考核結果能夠真實反映員工的工作績效。同時,將績效考核結果與薪酬調整緊密掛鉤,績效優秀的員工獲得更高的薪酬增長和獎金激勵,績效不佳的員工則相應減少薪酬或接受培訓改進,為薪酬調整提供客觀、可靠的依據。
(三)設計多元化激勵機制
除了基本薪酬和績效獎金,企業還應設計多元化的激勵機制,以滿足員工不同層次的需求。獎金激勵是一種常見且有效的方式,除了月度、季度、年度的績效獎金外,還可以設立項目獎金、特殊貢獻獎金等。當員工成功完成一個重要項目或為公司做出突出貢獻時,給予額外的獎金獎勵,能夠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。
對于一些核心員工和有潛力的員工,股權或期權激勵是一種長期且具有吸引力的激勵方式。通過給予員工一定比例的公司股權或期權,讓員工成為公司的股東,與公司的利益緊密綁定,從而激勵他們更加關注公司的長期發展,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。員工福利也是激勵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。除了法定福利外,企業可以提供豐富多樣的補充福利,如健康體檢、商業保險、帶薪年假、節日福利、員工培訓、職業發展規劃等。這些福利不僅能夠提高員工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滿意度,還能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忠誠度。
為員工提供廣闊的職業發展機會也是一種強大的激勵手段。企業可以建立完善的晉升機制和培訓體系,讓員工看到自己在企業中的發展前景。當員工知道通過努力工作可以獲得晉升機會,提升自己的職業地位和能力時,他們會更有動力去追求卓越的績效。
(四)優化薪酬結構
合理設置固定薪酬與浮動薪酬的比例是優化薪酬結構的關鍵。固定薪酬為員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,使其能夠安心工作;浮動薪酬則與員工的績效表現掛鉤,能夠有效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。對于不同崗位和層級的員工,可以根據其工作性質和對企業的貢獻程度,設置不同的固定與浮動薪酬比例。例如,對于銷售崗位,由于其工作成果易于量化,且對企業業績影響較大,可以適當提高浮動薪酬的比例,如固定薪酬與浮動薪酬的比例為4:6或3:7,以充分激勵銷售人員拓展業務,提高銷售額;而對于一些職能支持崗位,工作相對穩定,成果較難直接量化,固定薪酬的比例可以相對高一些,如7:3或8:2。
在薪酬結構中,突出績效薪酬的激勵性也非常重要。績效薪酬的計算方式和發放標準應明確、透明,讓員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努力將如何轉化為薪酬回報。同時,可以根據員工的績效等級設置不同的績效薪酬系數,進一步拉大績效優秀員工與績效普通員工之間的薪酬差距,形成有效的激勵效應。
(五)提升溝通與反饋
管理層與員工之間就薪酬績效進行充分、有效的溝通至關重要。在制定薪酬策略和績效考核制度時,應廣泛征求員工的意見和建議,讓員工參與到制度的設計過程中,增強他們對制度的認同感和接受度。在日常工作中,管理者要定期與員工進行績效溝通,及時反饋員工的工作表現,肯定其成績,指出其不足,并提供改進的建議和指導。通過溝通,員工能夠清楚地了解公司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,以及自己的工作與薪酬之間的關系,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努力工作。
當員工對薪酬績效存在疑問或不滿時,企業應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,讓員工能夠及時表達自己的訴求。企業要認真對待員工的反饋,積極解決問題,對于合理的建議要及時采納并改進,以提升員工的滿意度和忠誠度。
通過以上這些巧妙的設計和措施,企業能夠打破薪酬低和績效差的惡性循環,實現薪酬與績效的雙提升,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,為企業的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,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。
如果你在薪酬績效方面正面臨困惑,不知如何下手,歡迎隨時聯系我。作為專業的績效管理咨詢顧問,我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知識,能夠為你量身定制解決方案,助你突破困境,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和員工的共同成長。
成功案例借鑒
許多企業已經通過上述方法成功打破了薪酬低和績效差的惡性循環,實現了薪酬績效雙提升,這些案例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寶貴的實踐參考。
杭州某軟件公司銷售團隊曾面臨業績增長緩慢、工作效率低下的困境。經調研發現,問題根源在于薪酬績效設計不合理。原方案中,固定底薪和提成點數缺乏競爭力,優秀人才與普通員工收入差距小,過程獎金缺乏結果導向,薪資比例嚴重倒掛,導致銷售做業績積極性不足。
針對這些問題,公司調整了薪酬結構,改為“底薪+提成+年終獎”。底薪改為可升可降的P序列薪資,根據季度業績決定下個季度的P序列層級和對應底薪。將固定業績提成改為梯隊提成,拉大不同業績區間的提成點數,刺激銷售積極性。同時,取消過程獎金和全勤獎,增加年終獎,年終獎高低按年度績效考核結果分配,績效考核從業績完成率、過程指標達成率、工作態度三個維度進行,由直接上級考核。
新方案實施第二個月,公司業績增長17.2%。招聘變得更加靈活,員工工作動力增強,優秀員工的“鯰魚”效應帶動了全體員工,整個公司競爭氛圍濃厚,人力成本占比下降了33%。
某大型零售企業B公司也有著類似的經歷。隨著業務量擴大和員工數量增多,人力資源管理問題日益突出,員工流失率居高不下,工作積極性差。究其原因,是缺乏合理的薪酬體系,薪酬管理隨意性大,員工工資由領導確定,缺乏公平性,且工資低于業內普遍水平,多年未提升。同時,績效考核制度僅用于銷售部門,無法全面考核其他崗位員工績效,員工對公司的貢獻無法準確衡量,工作積極性受挫。
為解決這些問題,該企業建立了以崗定薪的薪酬體系,工資總額由基本工資、崗位工資、效益分享工資和福利組成。基本工資保障員工生活,崗位工資根據崗位難度、強度等因素確定等級系數,核心崗位再區分高中低三個等級。這一舉措有效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,員工流失率顯著降低,工作效率大幅提升,企業業績也得到了顯著增長。
再如某國有文旅集團旗下的溫泉度假酒店,員工固定薪資僅和職級掛鉤,浮動薪資與公司效益掛鉤,導致員工“搭順風車”現象嚴重,工作積極性低下。在薪酬總額有限的情況下,激勵機制不足,難以實現多勞多得。
正睿咨詢的專家老師對其薪酬體系進行改革,重新設計薪酬結構,使浮動薪資不僅與公司效益掛鉤,還與個人績效緊密結合。明確各崗位的績效指標,根據員工的工作表現和業績完成情況發放績效獎金,有效激勵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。同時,優化了薪酬晉升機制,打破論資排輩現象,為有能力、有業績的員工提供晉升機會,激發了員工的工作動力。改革后,員工工作積極性大幅提高,服務質量顯著提升,客戶滿意度提高,酒店業績也實現了穩步增長。
行動起來,開啟變革
薪酬與績效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,它們之間的協同關系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競爭力和員工的積極性。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,企業不能再對薪酬低、績效差的問題坐視不管,必須積極行動起來,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和變革,打破惡性循環,實現薪酬績效雙提升。
這不僅是對企業未來發展的投資,更是對員工價值的尊重和認可。只有當員工的付出得到合理回報,他們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,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。而企業也將在員工的努力下,實現業績增長、效益提升,邁向更加輝煌的未來。
如果您正在為薪酬績效問題而煩惱,不要猶豫,立即聯系我們。作為專業的績效管理咨詢顧問,我們將為你提供一對一的咨詢服務,深入了解您的企業情況,量身定制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案。讓我們攜手共進,開啟企業發展的新篇章。
關注正睿官方微信,獲取更多企業管理實戰經驗
預約專家上門診斷服務
正睿咨詢官方視頻號
金濤說管理視頻號
©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. 廣州正睿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:網站部分素材來源于互聯網,如有侵權,請及時聯系刪除。 粵公網安備 44010502001254號 粵ICP備13009175號 站點地圖